“时壶”惊人天价的背后:时大彬紫砂壶鉴赏与辨伪 

最近,紫砂壶收藏圈中,有两把时大彬壶创造了天价,一把是香港皇家拍卖公司2015年8月21日拍卖的时大彬款镶龙凤纹紫砂壶,成交价达950万元;一把是北京保利拍卖公司2019年6月3日拍卖的时大彬制菱瓣圆壶、扁圆壶,成交价达2185万元。如此高价,不得不令收藏界关注。



时大彬(1573——1648),字少山,也称时彬、大彬,是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的,其父为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紫砂高寿泰斗,被誉为“千载一时”。明代时秉承其父时鹏手艺,博收广蓄,扬长避短,将紫砂从金沙寺僧、供春起的这门工艺发挥到极致。

一、关于线索

就目前所知,时大彬壶能够真真正正确认为其本人作品确实是一件难事。

(一)墓葬线索

到目前为止,已知出土的六把大彬实物:

1964年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的明代大彬款六方壶(1616年墓,泥质细腻,阴刻)



1984年7月无锡县甘露乡彩桥村东明代华师伊夫妇墓出土的大彬款三足如意纹盖壶(1629年墓,掺砂,阴刻)

1987年7月福建漳浦盘陀乡明代卢维祯墓出土的大彬款鼎足盖圆壶(1610年墓,泥质细腻,阴刻)

无锡东林书院泮池曾出土“戍午年日时大彬制”款残器(泥质较细,阴刻)

江苏泰州曾出土“时大彬于茶香室制”圆壶(泥质细腻,阳文)

最后一件为2019年发掘的明清平民墓葬中,出土了100多件器物,其中便有一把时大彬壶,是出土最具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


(二)存世线索

除上述拍卖达天价的两把以外,还有:

陕西延安宝塔区文体事业局“吟竹养浩然大彬”款腰圆式提梁壶(泥质细腻);绵阳博物馆藏“大彬仿古”款莲子壶(泥质较细);山西晋城博物馆“丁未夏日时大彬制”圆壶(掺粗砂);吴士保先生编著《紫砂器》121页“万历时大彬制”捏制提梁壶(泥质细腻);122页“墨林堂大彬”款贡灯壶(含砂);宋伯胤、吴光荣、黄健亮三人合著的《紫砂收藏入门百科》224页“甲辰年大彬制”款高灯壶(掺细钢砂);徐秀棠先生《说紫砂》中介绍国内13把大彬款紫砂壶如: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大彬仿供春式”龙带壶;上海博物馆藏“源远堂藏大彬制”虚扁壶;唐玄藏“从桂山馆大彬”文僧帽壶等等(不一一列举,泥质各类均有);拍卖场上的许多拍品(民间收藏,泥质各类均有)。


“吟竹养浩然大彬”款腰圆式提梁壶

“大彬仿古”款莲子壶



“丁未夏日时大彬制”圆壶



“墨林堂大彬”款贡灯壶

“墨林堂大彬”款贡灯壶

墓葬出土能保证都是时大彬原创真品吗?回答是:不一定!(墓葬出土我们最相信的只是明代器物,但毕竟不是时大彬本人的墓葬)。即使是在明清时期,时壶也是赝品迭出,充塞于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献材料中找到依据:清早期诗人陈维崧(陈贞慧之子),就有“时壶市纵有人卖,往往赝物非其真”的诗句。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在自己所收藏的三件大彬壶中,也对其中一只刻有“戊午年日时大彬制”款表示了怀疑,说“时字与日字连,可疑也”

二、关于款识

通过比较发现,时大彬壶除了泥质、泥色、造型、制作工艺、装饰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款识字迹笔划都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明代通用楷体,但这些楷体笔划之不同点太明显。以墓葬出土为例,各个器物的“时大彬制”中的每一字胖瘦歪斜、左右比例、笔划占位、长短气势、偏正大小都存在差异,而且不是一般的那种能够接受或理解的差异。有对此解释说时大彬初时请人代写,或后来自己学会写时呈“闲雅”态,在“黄庭”“乐毅”之间,即是在王羲之小楷书《黄庭经》、《乐毅贴》之间。

这个之间水份有多大?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存世品中,这种楷书也是诸多差异。很难断定以哪种为准,若以先发现之器否定后发现之器,或以出土器否定存世器,或以此一楷体否定另一楷体,甚至以其中某字如“时”字,或“大”字,或“彬”字,或“制”字为标准否定其余。都觉十分牵强,关键就在于谁也没见过百分百时大彬的原创字。

如果依《阳羡茗壶系》说的时大彬“初请能者落墨,用竹刀画之”的根据,时大彬开始写不好字请人代写,这代写之人就更难说了。是一个人代,还是几个人都代过?代写之字不等于本人之字,如代写过的人较多且风格又不同,其考证难度可想而知。之所以时器出现楷体诸多不一现象,代写无疑是其中重要原因。这里最担忧的就是错杀代写之字或错把代写之字认作本人之字,甚至错拿高水平的代写之字做标准。这种担忧特别是当前没有完全把握的时候更显沉重。


当然,时大彬经自己勤练书法:“后竟运刀成字”学会楷书。尽管这样,也还有一个逐渐成熟随作者水平提高而提高的过程。鉴于上述各种情况,因此会在存世品中发现有刻得很一般、不太规整的字,让人不敢恭维,甚至疑惑。有可能导致壶体本身即使是原创,也最终无人敢认。

比如墓葬出土器物,谁能证明其字款不是代写?至少在发现时大彬本人墓之前。所以字体的原创性,壶身的原创性:判断两难。最乐观的分析是,如果前提能够确保壶身是原创,那么代写也无所谓了,而这种前提根本不会存在。


再说刻款,除了阴刻,也有钤印阳文形式,即使用印章做记。《阳羡茗壶系》中专门说到时大彬这一特点:“或以印记”,就是在进行阴刻的过程中“或者使用印章”的意思。印出来的字为阳凸。从各条线索特别是存世品中我们发现时大彬印章形式的作品也较多,这同文献记载相符。这里的问题是,虽然有文献记载,却没有墓葬出土给以更有力的支撑,目前仍流落于红尘之中,极待认识。

三、确定最接近原创品器物的办法较为妥当

虽然目前不能断定所见时大彬器物哪一只为原创,但也不能排除其中就没有原创品(对那些很可能是代写时大彬款识的明代器物尤应慎重)。以寻出最接近原创品的器物为现实可行之办法。

(一)以可信度最高的线索为重点范围。

这里出土线索要高于存世线索。这个出土线索范围内的器物中,虽然仍有疑点(不是时大彬本人墓),但仍比存世线索范围中的器物可靠性和概率要大。至于出土物中哪只更可靠、更接近原创,还要和以下几条论述结合起来共同考虑。

(二)以明代造壶特点和文献记载中的时大彬创作特征为重要参考。

1、早期粗朴。因时大彬处于明代紫砂工艺从简到精,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启后时期,故他的前期作品一般带有紫砂工艺早期特征。最初他仿供春,造大壶、瓦壶、方壶等,常使用手工捏造,竹板夹拍等简单工艺(明代大壶、瓦壶、方壶外用竹板拍,内用手支托,捏、压、挤、抹、使内外平整,故壶内常见丝丝挤挨的线状指纹痕。明清时紫砂壶出水孔为单孔,但特大壶、汉方式等方壶类出水孔一直做成多孔,多孔如三孔七孔十孔钱孔等,和明清其它中小壶使用单孔有别)。

2、中后期精妙。时大彬后来游历娄东见王世贞、陈继儒等文人听其品茶心得后才进一步改进工艺,开发技术,改大做小,创造紫砂拍身筒镶身筒工艺以及全套工具。


《阳羡茗壶系》中说他“诸款具足”,就是已达到紫砂各种器物均可制造,到他晚年至顺治康熙时连贴花、镂雕等工艺都得以发明推出。

当然,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时大彬对紫砂工艺的全盘否定,因为并未有资料显示证明他的手工捏制等绝活儿在以后完全摒弃。

这里还需掌握的是,时大彬前后创作风格的差异确实导致了对其有各种评价。对其大加赞赏者有之,如被誉为“千载一时”,其壶是“名窑宝刀”,“时壶名甚远,即遐陬绝域犹知之”,“皆知名海内”等等。也有看不起他的,如明人徐应雷在《明文海》中说:“余心恶之,曰,必击碎之为快。而所谓时大彬者,必屏诸四夷为快。”这已经是在骂时大彬了。之所以会出现看不起时大彬现象,恐怕是和其早期作品粗朴有关(这种自然粗朴的原创品在今天看起来或许会更有味儿)。

3、泥质泥色很全,粗砂细砂掺砂均用。也多有记载,如:“诸土色亦具足”。这里更想提起注意的是,出土所见大彬款器物多有泥质细腻或较细腻者,粗砂最明显之特征如无锡县华师伊夫妇墓出土的那一只三足如意纹盖壶。最细者泥料和清代比都很难一时分清。这就说明,明代不只都掺粗砂,而且还不少用细砂,有的还相当细,也有不少肌体平润不够粗造的。再看存世著名的几件也有许多细腻者,这就和专家的理论不全吻合。

解释这一现象,是否可以这样说,过去粗粮、细粮都吃的,但随着历史进步,比如到今天,粗粮不吃了,只剩下细粮了,并非以前没细粮,相比而言粗多细少一些而已,这是因当时生产和加工条件不如后来,千万别当以前没细粮可吃。这也正是时大彬有别于明代其它人,从出土器物中观察到的一个极需关注的方面。因此理性对待来源于实际。当然,最近拍卖获高价的两只器物均为粗砂更属于明代时主要使用的泥料种类。明代紫砂料原矿早就绝迹,不论颜色或泥质目前都无法模仿。

(三)根据历史文献中提到的刻款、或用印章之情况,须慎重考虑三点:

1、最初由人代写楷书造成的楷体差异的不确定性。

2、学习楷书过程中,书写质量逐渐提高,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性。

3、掌握楷书技巧后,达到精湛的独特性。

此三点即是导致各线索中器物款识字体精细粗朴或差异的根子,原创品必受这几点的影响、参照或干扰,也必经受这几点的考量。

(四)排除仿品和疑品。

向原创品接近,首先排除清代和民国的仿品,再排除明代的仿品。排除清代和民国比排除明代要容易一些。因为清代和民国的泥料、发色、造型、烧成工艺同明代相比有区别。至于疑品,则是极高水平的仿品,排除难度最大。如果都能排除,是否接近原创仍要反复斟酌(不论仿品、疑品,只要是古代,特别是明代的,如确实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也极为珍贵)。

(五)痕迹:

有明显不明显之分。只宜做参考。

有痕迹不一定是古痕迹,无痕迹也不一定不是古器物。老痕迹不等于旧痕迹,旧痕迹不等于脏痕迹,最不好的是脏痕迹。但也不能依脏来轻易否定。

壶有在用、不在用、多用、少用、不保养、少保养、经常保养和原状出土器之分。情况复杂,不宜轻易否定哪种情况。不管何情况,均以保养得好,真、精、新的古器为上品。品相如何,不能拿来评判是否是原创品。


任何时候不能忘要以泥质、泥色、造型、工艺水平、个人风格和款识等为定性关键。

虽提出上述参考诸观点,能找到原创品吗?回答:否则更难找到。还是那句话:至今尚无人敢断定所见哪件就是原创品,现在找到一件最接近原创品的器物已经很难。两度拍卖中创天价的两只壶即是因为它们比较接近原创,受到追捧可理解。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本文仅是老林对时大彬紫砂壶的一些观点,诸多细节未能长篇大论作详细阐述,希望能给收藏跟喜欢紫砂壶的藏友一点帮助。还是那一句,若有藏家手里藏品需要出手可在私信或直接联系笔者